• All
  • Art in Focus
  • Chung Lap Kwan
  • Dr. Kwok Ho Mun
  • Eva Tsang
  • Leo Au
  • Lo Yat Lun
  • News
  • Tse Yuet Hong

現代設計的形成 – 《第十四章》|區傑基

  草原風格 Prairie Style   草原風格是指一種獨棟式住宅的形式,其創造者是美國建築師萊特,而他的靈感來源則是日式建築。它室內設計的特色是採取放射性和開放性的原則,也就是以位於房子中央的壁爐為室內的軸心,而環繞於四周的空間都盡量設計成開放式的 (例如開放式的書房與飯廳)。除此之外,草原風格的特點還有:高低有別的天花板、裝飾牆壁與天花板的帶狀扁平板、直線形與幾何形的室內物件、小格狀的門窗玻璃。   美國 美洲原本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但後來則不幸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該地區豐富的資源除了造就了西班牙的一度富强,還引發了大規模的歐洲移民潮。這些歐洲移民所創造的建築及室內設計形式,後世泛稱為「殖民地風格」(Colonial Style)。自18世紀後半期起,北美洲的移民逐步掙脫了歐洲宗主國的控管,進而建立了美國,但自此之後,該地區的設計走向反而日益趨向歐洲,其建築與設計的風貌也因此變得比較華麗。這種轉變一方面是反映美國日益強大後想和歐洲列强爭雄的心態,另一方面則是被留歐建築師所引導 (因在1866年之前美國並沒有正式的建築課種,麻省理工學院在當年成為最早開設建築課程的美國學校)。美國的建築與設計追隨歐洲的狀況一直延續到20世紀的前半期,因此在世紀之交,美國流行的設計風格便包含了布雜風格和美術與工藝。不過,美術與工藝傳到美國之後,卻產生了質變。對美國的設計人而言,美術與工藝運動的意義不是消極地回到中世紀,而是積極地走向新時代。此外,觀念上的不同還使美國的美術與工藝順應時勢與環境的彈性更大,也就是在更簡潔的現代主義崛起之後,美式的美術與工藝輕易便融入了新的潮流之中。在另一方面,美國除了有較多歐洲潮流的追隨者,也還有許多不隨波逐流的設計人,例如部份芝加哥派 (Chicago School) 的設計人。所謂的芝加哥派,指的是1880至1910年代之間在芝加哥一帶執業的建築師,他們有的開創了摩天大樓的先河,有的創造了嶄新的室內設計。在他們之中以沙利文和萊特的創作最具新意。   區傑基|室內設計師|專業攝影師

蘭桂坊的香港仔|曾斯琪

灼見名家: 為香港寫個讚 | 蘭桂坊的香港仔 在2019年12月23日刊登於報章上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9%a6%99%e6%b8%af%e4%bb%94%e2%80%a2%e8%98%ad%e6%a1%82%e5%9d%8a/   蘭桂坊是24小時文化的熱點,香港人或來自不同國籍的遊客也喜去這聞名的LKF。遊客,除了可體驗24小時文化的好處外,也可感受這聯邦小角落的歡樂氣氛。 專欄:為香港寫個讚 作者:編輯精選 日期:2019-12-23 撰文:曾斯琪(香港創意藝術家) 絢爛朝霞冉冉照東方,潮汐十色火熾亮明珠。 香港有東方明珠之美譽遐邇馳名;夙興夜寐的市民成為無言典範。我們的優越族群! 繁華的香港,除了經濟體系健全,為世界各地打造商機;有綠化郊遊的好地方,有海岸美景,有原住民的傳統及水鄉文化的島嶼,更有無敵的24小時文化。 香港有24小時的便利店,便利緊急銷售;有24小時的超級市場,便利辛勤戶添加日用品;有24小時連鎖快餐店,不怕夜半餓了;有24小時隨時候命的計程車服務,不怕流落街頭;有24小時的娛樂場所,招待內、外賓客。   世界舉讚的24小時文化 有這24小時文化,既可照顧辛勤忙碌的香港人,隨時結伴閒聊,以便感情投資,更顧及遊客可遊玩至乘機前最後一刻鐘為止,實屬世界舉讚的24小時文化! 蘭桂坊(LKF)是24小時文化的熱點,香港人或來自不同國籍的遊客也喜去這聞名的LKF。遊客,除了可體驗24小時文化的好處外,也可感受這聯邦小角落的歡樂氣氛。不管傳聞或報道,有說蘭桂芳是罪惡之地,有說蘭桂坊是齷齪混雜之處、揪心墮落陷阱的地方。可是,蘭桂坊仍是那麼遐邇馳名、情迷的地方! 步入LKF這條小斜坡,霓虹十色的街道上充斥笑聲。與友人選座在開放式酒吧最前方的座椅上,近距離觀摩。 忽然察覺兩條身影從遠處的坡上出現,穿着裙子的,磕磕撞撞地步落,身邊友人不斷地攙扶,以免她跌撞受傷,雙方一直保持着點點距離。心忖,他們絕不是情侶,可讚的小君子,走運的美少女。他們步行至離我不遠處,少女突然扭頭張嘴便吐,腥臊的髒物噴灑在年青人的襯衫上,再沾落褲管。他霎時楞住了,眉頭緊皺地叫着,趕快用雙手,左右夾住她頭部,推開,微佝她身體而臉向地,好樣她盡情地吐個痛快。   堅守着守護者的角色 少女不滿被他強制固定她嘔吐的位置,不時尖叫兩聲,一手推開少年轉身走開,可是她不足三步便酸軟無力地坐在地上。年青人搖頭,從口袋掏出紙巾清走襯衫上的髒物,再幫少女清潔嘴角的;好心人送少年一瓶水,少年嘗試問她家住址或致電她家人來接她回家。可是少女醉了,問不出答案來。 有兩名男子走過來,跟少年說他們認識她,可送她回家,還道明剛才在會所內是他們朋友的朋友。少年凝視兩人,揣摩着、打量、拒絕、道謝!不想讓他們帶走少女。不放心? 年青人提起手機撥打電話,瞬間兩名警員到來查究。可是,他被警員查問得面露憋氣之色。救護車俄頃到達,把他們倆一同送院。 我們的「香港仔」⋯⋯年青人看上好像受了點委屈,查實他無私、正義地保護了這名女子,沒有撇她不理。他沒有受酒精影響,保持着君子之氣,不厭煩地堅守着當守護者的角色。 他離去後,受盡在場眾人的讚!   編按:文章原刊於《信報》,相隔逾三年至今仍有參考價值,部分內容經作者更新在灼見名家傳媒重新刊登。   曾斯琪|香港創意藝術家|為香港寫個讚|2019

尋找藝術在生活裏的痕跡 | 盧壹麟

一個展覽。一個人。偶然,在生命的低潮裡,信步而行。在展場內, 作品與生命情境互動,這個人,愴然淚下‧‧‧   戴 衛 (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 的《何里帖家族的誓言》 (Oath of the Horatii,1784) [1] 指出為爭取自由預備犧牲之義。作品在法國大革命發生前幾年,戴衛讓革命領袖和群眾一個殖根於歷史的成功形象。並指出革命可能帶來的死亡和不幸。也提出勇氣是革命的動力,因為革命者要有勇氣接受及承擔這許多的死亡、不幸。結果可能建立如羅馬般強大的共和國。   ※     ※     ※ 藝術作品在藝術工作者手中完成後,便是一個獨立體,有自我的生命。與觀者互動,引發觀者積極的或被引動的心靈,思緒流轉,進入內心深處,思索、反省;認清生命中的情境問題,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 鼓勵應作之事,提醒可能的後果,進而推動人行動‧‧‧   ※     ※     ※ 如此,在生命的底谷,一個人從藝術作品中得到提醒,進而反思自己的處境,澄清生命中的結,愴然淚下,推動在生命裡作出適切的行動‧‧‧ 也因此,在戴 衛作品提醒革命可能帶來的許多死亡和不幸,革命者經深思熟慮,結果在1789年發動革命‧‧‧血流成河,多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親友成仇人‧‧‧最後,法國成立了一個以自由、民主、博愛為中心的國家,也成為世界追求的理想模範。 Ⅱ  一個講座,一個「藝術工作者」闡述設計作品在生活中所「體現」的藝術形式(Form)。即如在地鐵、巴士站、百貨公司櫥窗運用了「寓物」(或裝置,installation)。接著,他提到其他不同的藝術形式。自然,杜桑(Marcel Duchamp, 1887-1968)的《泉》(Fountain, 1917)的指定動作。 正如許多此時此地,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對杜桑在選擇它(現成物件,Readymade)的背後,是甚麼處境(context)[2]則語焉不詳[3]。對讓人目眩的現代藝術形式,它們的背境及所傳達的內容,這些元素的相互關係,在此時此地的藝術討論裡仍是一片空白。   ※     ※     ※ 這是此地的真象,許多年前已是如此。在現在似乎多元蓬勃的藝術活動,挪用蒼白的藝術形式散發著夢囈‧‧‧以為這是真實。卻是設計思考流程的體現。然而,人們似乎已滿意這種現況,沈醉其中。 若連藝術形式如何崛起也漠然,又如何能提到藝術與社會的關係?藝術對社會的影響?如是,只有「有趣」(interesting)、「趣味」‧‧‧成為作品的內容。 Ⅲ  一件事件。十個黑布蒙頭的養傷者,約六十個黑衣婦人站在她們兩旁,一起面對傳媒。宣讀短文,講述對女性的暴力和謀殺。[4] 這是莉 詩 (Suzanne Lacy, 1945 – ) 和那寳棫稚 (Leslie Labowitz, 1946 

香港仁醫的仁義|梁芷睿

信報專欄: 名家論壇 | 為香港寫個讚 在2016年8月19日刊登於報章上 https://www1.hkej.com/features/article?q=%23%E7%82%BA%E9%A6%99%E6%B8%AF%E5%AF%AB%E5%80%8B%E8%AE%9A%23&suid=2326745874#.WC2WtBHeSjk.email   醫生這個稱號使人既尊敬,又懼怕!尊敬他們的專業操守,敬愛他們的仁心仁術,感激他們的救命之恩!反之, 又生畏見到他們,特別是小孩子,因怕吃藥,更怕打針,成年人更害怕得悉身患危疾的報告。   醫院,除了迎接新生命的婦產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願多去。我不情願踏足醫院,但仍須面對現實入院接受治療。起初,很擔心長輩的話語,細說患病入住公立醫院時,護士如何兇惡,醫護的無情,醫生的鋼板面容等等的不安心話!   耐心勸喻   可是,在醫院等候安排進病房時,護士已經來回數次為我量血壓、體溫、心跳等程序,「他們很有禮貌呀」!沒有兇巴巴的。在病房內給我分配床位後,醫護人員走來詢問要否加毛氈,給我拿瓶水來,給我導說按鈕用途,儲物小櫃位置等等。我每次按鐘,不久便有醫護過來,先查究後處理。探病時間過後,病房內的病友開始聊天,我對面床位的院友,堅決不穿病人服,她說明天見醫生後便可出院了,眾人皆恭喜她。   翌日,眾醫生到病房為病人檢查進展、調整藥物劑量、 了解最新化驗報告等!醫生沒有擺出長輩所述的「鋼板面容」,只是沒有時間說笑而已。隨後,一位腦科醫生向我對面床的病人講解病情;她患了腦癌,要安排做化療,可是她一口拒絕!醫生繼續耐心向她講解病況的嚴重性,鼓勵她別放棄,接受治療……個多小時後,醫生離開了病房,但病人的憂慮、決絕、盡失的鬥志仍然未見改變!   過了一夜,昨天的腦科醫生再出現,與一名腦科主任醫生同來。他們和昨日的動態一樣,繼續勸告病人必須盡快接受治療才能保住性命,勸勉病人別懼怕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她還這麼年輕,復元該會較快!兩個小時過去,醫生離開病房了,病人正在動搖……最後決定接受治療!   我與家人分享此事,同感恩、同讚頌這位仁醫。香港能培育出這樣的仁醫,珍惜每位病人的生命,費盡唇舌勸勉病人,鼓勵病人提起勇氣,重點提出愛護自己,相當於愛護家人。有幸見證這位仁醫的仁義,形同打了一口強心針!真的要給香港的醫療系統一個讚!   梁芷睿|設計師|為香港寫個讚|2016

鍾立崑:昊天在上主裏面 藝術在昊天裏面

「昊天在上主裏面 藝術在昊天裏面 參《聖經》」

潛意識內隱記憶創作 | 鍾立崑

一般國畫家作畫,大多是依從老師教導的筆法,墨法、章法並參考老師的畫稿和「歷代名畫」或摹或仿,搬畫過紙進行創作;有創意思想的會加上自己的美感經驗進行從漸變中求創新。他們都服膺於「意在筆先」的理論;就是說,在下筆前,大腦中「顯意識」的記憶層浮上一幅畫稿輪廊,心中有畫,依樣盡葫蘆,故能「胸有成竹」。 唐代有這樣的例子:「王墨醺甜後,即以墨潑,或笑或吟,腳戚足手抹,或掃或揮,或淡或濃,隨其形狀為山為雲為水。」⋯「隨意潑墨,因墨之點染成畫」。就是以潑墨等方式,使紙上先有「墨形象」,再循「墨形象」去勾引儲存於大腦中「潛意識」層的「人生況味」、「繪畫歷史」來創作,被認為是「逸品」的好例子。心中無畫,故能「先破後立」。 楊鈞《草堂之靈》云:「妙手者,功深力邃之人也:偶得者,異境之所激發者也,故非妙手,則不可以偶得。」 一九七六年關始,我潛心研究「先破後立」方法,發現「水繪法」可以導引出的心靈深處的宗教感、歷史感、美感·······   ※     ※     ※ 很多人說,「水繪創作」是偶然創作。其實際情況是,創作者是有意思的、有目標的、有計劃地做出「偶然」;之後,還必須要利用「偶然」的「墨形象」去激法想象、去引誘那沉藏於大腦中的「潛意識」層儲蓄着的七情六欲、宗教信仰、美術史觀······去進行創作。所謂:「神居胸臆,神與物游」其好處在於: (1)打破既成主流「胸有成竹」的憑藉記憶作畫的框框。 (2)構成變化多端,比傳統的開合構圖章法多了些難得一見的勢態和氣魄。 (3)繪出毛筆寫不出來的皴(肌理)的新形象。 (4)拓染出比毛筆用夾墨渲染的黑灰調子,明暗層次更豐富,更高清。 (5)可憑藉「異境」激發想象力去狩捕那天馬行空的意象。 (6)新形象可引見新內容,誘發新思想,建設新理論。   ※     ※     ※ 若要善用「水繪」首先必須譜知傳統水墨畫本質與精神,並要開放心胸,無執着、無成見,要具有能捕捉信仰之光於宇宙萬象中的悟性,還要明白「潛意識」是靈感之源的道理;就是說,畫家先做出「偶然」的「墨形象」畫稿,去引發大腦「潛意識」所積存的情感、美感出來又投射到「墨形象」中,雙方磨合方得靈感,再得意象,從意象中進入境界,最終極得意境成畫。 所謂:「情不深則物不能引之起」水繪創作雖然由於外在的「墨象先成」,但能夠把這「墨象」變成為可品味的「意境」,要視乎畫家的人生閱歷、學養內涵、美術史觀和潛意識庫藏多少並傳統繪畫功力深淺而有不同程度成功或失敗。沒有「心靈影象」「審美觸覺」「觀物取象、以象示意」提昇為充滿藝術造形的境象,遑論創作出有意境的畫作。 一盆清水,水面張力可以漂浮那潑出去或滴下去的墨汁,墨汁自在自游地散佈水面「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再向墨汁散佈出的「墨形象」旁邊或中間滴下具揮發性的石油液態產品,立時,「墨形象」滾動翻騰,迸作出如天地初開,地殻版塊崩塌移位,倒轉變形,形成各種我稱之為「流水皴」、「漣漪皴」、「水珠皴」、「山石皴」、「流沙皴」、「樹叢皴」⋯⋯我注目水而靜觀其變,剎那間,我彷彿發現宗教意識裡−−−上主創造天地意象。 「墨形象」透出宇宙生命氣息,自由地有節奏地浮游水面,提供我心靈上一種貫穿生命的高清境界,構成了我的精神意象,萬趣融於神遇偶得,我順着那來自「潛意識」裡的儲蓄,來自造化的感悟去捕捉那飄忽無定的瞬間意象——天崩地裂,萬壑初成的剎那,我隨機應感地把半張或三分一宣紙浸到水面,天機、人意、墨象驟然契合,凝住那一瞬間的永恆。 宣紙乾後,懸掛牆上,我凝視運思,眼與心合,默以神會,那一氣渾成的、有聚有散的、粗幼參差又濃淡分明的墨點、墨綫所造成的態勢異境、美醜經驗、美術史知識⋯立時逕向那似曾相識的「墨形象」畫稿投射,那就是我我的美感觀照,是我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心靈印跡。 倘若「墨形象」初稿,未能令我觸景生情,獨辟意境,我會將「初稿」再添加「水繪」一次,二次,直至可得默契為止。接着,我添筆濡墨(用傳統國畫的筆法墨法)依形導勢,依勢造境,貫通我信仰意象——上主創造天地的意象,剎那間,我心靈滿載着那創造宇宙並賜人靈慧之上主之永恆。

郭浩滿:一個亟待開發的寶藏四

 ( 中國藝術品收藏與投資之一 )《第四章》 這一切現象 , 在早幾年是無法想像及不可能發生的 , 現在竟然都一一出現了。這實際是一個明確的訊號 , 說明了中國已由解決吃飯問題為主的經濟建設階段逐漸轉往更高層次的文化產業建設階段 , 尤其是經濟已走在前面的沿海地區和各大城市, 已經急不可待地爭取在新一階段的社會發展中, 能走到全國的最前列。 不管中外 , 投資者永遠是反應敏銳的 , 當中國眾多的私人企業家看到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政府的政策傾斜 , 他們往往跑得最快 。近數年間 , 中國各地已先後有多家企業大舉投資中國藝術品 , 並籌建私人美術館 , 近一年來 , 這種企業投入藝術產業的現象已有越來越熾熱的趨勢 ◦ 因為他們明白 , 藝術珍品歷來是一個國家民族最有價值的文化資產 , 其獨有性、限量性和國際流通性的特點 , 當在可見的將來需求會不斷擴大 , 其增值潛力實在難以估量 ◦ 另一方面 , 企業投資藝術產業 ,有著極高的社會認同性 

落後、貧窮、知足、樂觀和好客,是伊朗的特色,主要景點是皇宫和回教寺|謝悦漢

  首都德黑蘭市,遊客定會参觀的有自由紀念碑,古列斯坦皇宮(花之宮殿),國宮家博物館,費恩國王庭園,及一個舊時代富豪布鲁傑爾廸巨宅。   港人旅遊習慣,就是到此一遊拍照留念,而不會刻意記下該等景點的歷史和典故,所以大家上網都可皆看到這些景點介紹,我不再費唇舌說明。 我個人會推介自由紀念碑,一位廿四歲伊朗設計師設計出有特色和有象徵意義紀念塔,伊朗所有大型集會都在此舉行。 古列斯坦皇宮可以一看,博物館應去參觀,由於國家太窮,實在展示不出任何令人矚目物品和設計,而皇宮佈置深具歐洲色彩和風格,至於富豪巨宅,遠不及山西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富户,或蘇州一代富豪胡雪巖舊居,更加無法與歐洲富户相比。 全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到處都懸掛伊朗两位前後領導人(霍梅尼和瑪姆尼)的照片或貼圖,在這政教合一神權國家,精神領袖亦是國家領導人。 德黑蘭治安甚佳,令遊客可安心自由行,至於食物方面,全都是燒烤為主,不太適合中國人口味,但各城市都甚少有中菜或西餐廳,只能調整自巳腸胃適應。 伊朗具有2500以上歷史,過往一向是奉行帝制,只是近數十年間才推翻皇朝,實行議會制度,但是宗教力量甚大,女士必須带上頭巾才可外出,男士亦不准穿短衭,是一個甚為保守社會,不過一般市民均甚為友善,但由於英語不通行,安排交通亦大費周章,要自由行絕非易事,所以最好仍是參加旅行團較為方便。 伊朗並没有名山大川,主要都是参觀皇宫及回教寺,大家心理要有所準備,以我個人喜愛歷史,文物及旅遊而言,則的確令我大開眼界,增長見聞。   「拜火教」原來發源於伊朗,主要聖地就在阿薩特市,圖中人物就是當初創辦人(天父使者),金庸小說中「明教」就是拜火教,現今教徒信眾甚少,主要分佈在伊朗,印度和美國。 圖中標誌就是拜火教標(象徵火,水,土及風)。   謝悦漢|旅遊達人兼墨客

郭浩滿:一個亟待開發的寶藏六

 ( 中國藝術品收藏與投資之一 )《第六章》 然而 , 由於港台的藝術品市場屬剛剛起步階段 , 並不成熟 , 人們的藝術品投資知識較為貧乏 , 失誤率偏高。至1991年後 , 港台中國畫投資熱漸漸降溫 , 繼而被金融、地產投資所掩蓋 。在1991至1997連續多年 , 香港金融、地產市道暢旺 , 豐厚的回報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士全情投入 , 導至投機風氣熾熱。 直至亞洲金融風暴的到來 , 接二連三的經濟挫折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 人們才漸漸地冷靜下來。但在近十年間 , 中國畫市場價格不僅沒有因經濟起伏而下降 , 相反卻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上升而穩步上揚 , 尤其是藝術精品 , 價格更是節節上升 , 由1991年至今 ,  不管是老一代大師或中青代名家的精品價格在不知不覺中上升了近十倍 , 平均每年達20%以上的升幅 。 中國畫的流向形態亦從過去的外流形漸轉變為回流形。 如今,  

Potential Expressionist Art (PEA)- Artist Eva Tsang Sze Ki

Potential Expressionist Art  (PEA) The root of art is shapeless but we can express it in different forms. It is not an object that you can touch and it is full of wisdom. We can use various forms of art to reflect the reality. Art